地理

面积10452平方公里,位于亚洲西南部地中海东岸,东、北部比邻叙利亚,南界巴勒斯坦、以色列,西濒地中海。习惯上称为中东国家。黎巴嫩大部分地区是山地地形, 只有狭长的海岸线和贝卡谷地较为平坦,这些地区对黎巴嫩的农业非常重要。
人口与民族
总人口约为413万人( 2010年)。主体民族为阿拉伯化的黎巴嫩人(古代腓尼基人的直系后裔)占95%,另外亚美尼亚人约占4%。
语言
官方语言为阿拉伯语,通用法语和英语。
经济

黎巴嫩实行自由、开放的市场经济,私营经济占主导地位。农业欠发达,粮食靠进口。主要农产品包括苹果、桃子、橙和柠檬等水果和蔬菜。矿产贫乏,工业基础薄弱,主要限于小型商务活动和加工业,如重新装配和包装进口零部件。商业和服务业为经济主导,交通以海、空运为主,黎原为中东旅游胜地。外贸在黎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政府实行对外开放与保护民族经济相协调的外贸政策,制定配套措施,提供充分保障,开展经济外交,引进资金。出口商品主要有蔬菜、水果、金属制品、纺织品、化工产品、玻璃制品和水泥等。
政治

宪法规定黎巴嫩是一个独立、统一和主权完整的国家,是议会民主共和国,具有阿拉伯属性,实行自由贸易政策。任何有悖各教派共处原则的权力均属非法。议会实行一院制,现有128个议席,基督教和伊斯兰教议员各占一半。2007年11月,拉胡德总统任满离职,亲西方的议会多数派和亲叙利亚的反对派在总统选举问题上严重对立,选举被19次推迟,总统职位一直空缺,黎陷入自1990年内战结束以来最严重的政治危机。2008年5月,黎各派达成“多哈协议”,选举黎前武装部队总司令米歇尔·苏莱曼为总统。5月28日,苏授权过渡政府总理西尼乌拉组建新一届政府。7月11日,新政府宣告成立。
宗教
黎巴嫩是个十分独特的国家,它不像一般人想象中的阿拉伯国家。尤其是近13年以来,它一直是个阿拉伯基督徒占主导地位、各宗教派别保持权力平衡的阿拉伯国家。居民54%信奉伊斯兰教,主要是什叶派、逊尼派和德鲁兹派;46%信奉基督教,主要有马龙派、希腊东正教、罗马天主教和亚美尼亚东正教等。基督教马龙派在国家政治、社会生活中仍保持第一大派的地位,总统、武装部队总司令等职仍由该派担任,只是权限相对缩小了。什叶派在南部的作用与影响逐渐被新起的真主党取代。黎巴嫩真主党同样以什叶派为主体,得到伊朗和叙利亚的支持,是目前黎巴嫩南部,乃至整个阿以战线中最为活跃的力量。黎巴嫩是阿拉伯世界中一个名副其实的西方式国家。
代祷事项

15年内战结束。拉胡德总统上台后,致力于医治战争创伤,努力消弭内战造成的教派、宗派、党派隔阂,但黎教派分权的特殊政治架构决定其中央政府缺乏权威。后又因地区形势持续动荡, 2006年长达月余的黎以冲突,加之2007年内乱造成黎经济复苏计划受挫,大量基础设施被毁,财政赤字居高不下,债务攀升,使黎经济发展陷入停顿,战后重建任务艰巨。
近年来,在黎巴嫩和以色列有争议的地中海海域发现了储量丰富的石油和天然气资源。黎、以政府分别向联合国提交了开发油气资源的方案,但双方的方案存在冲突。

让我们一同向神祈祷:
- 家合万事兴。造成黎目前局势的主因是党派林立,力量分散,无一党占绝对优势,无凝聚力。为弥合黎各教派、宗派、党派的分歧,减少各派之间的权益争夺,以大局大爱、不慕权位、放下己利、舍己为公祷告。也为政府有能力实施行政改革和反腐败,带领黎巴嫩走向和平稳定祷告。
- 和平共处。为黎以之间的领土纷争,地中海海上边界的划界,油气的开采,能和平友善解决祷告。
- 制服罪恶,认识主耶稣。叙利亚的暴力蔓延至黎巴嫩,恐怖分子已隐藏至黎。求神显明罪恶,引领政府采取有力措施,给予恐怖分子以沉重的打击和抓捕。求神翻转这些激进分子的心,认识神独一的儿子耶稣基督才是人生终极的目标。并在黎赢得灵魂的大丰收!
- 耶和华拉法。自内战以来,人心冷漠、就业无望、前景黯淡,在漩涡中挣扎,滥用药物成为严重的社会现象。为在战争中留下伤痛的人们祷告,求神医治受伤并安慰失去亲人的百姓,反悟人生的意义。愿黎巴嫩人能饶恕和宽待伤害过他们的人。
- 同心合意,祝福他人。为基督教社群和教会合一祷告。求神在动荡不安与逼迫的各样环境中,减少彼此间的分歧,引领他们同心合一在主耶稣基督里,保守他们平安胜过并行出神儿女的形象和样式,为神作美好的见证,给教会、信徒、社会带来新的力量与祝福。
- 携手培养神工。黎巴嫩有不少福音圣经学校,分别是:阿拉伯侵信会神学院,地中海圣经学院,宣道会神学院以及近东会神学院。请为各学院的同工,所需物资及学员祷告。为各学院能紧密合作,携手为神的国度培养神职人员代祷。
- 重拾异象。为黎巴嫩基督徒能重新领受向其他民族和地区传福音的异象代祷。
- 基督教宣传事工。为基督教电视、SAT-7电视台、卫星广播等媒介代祷,愿主大大祝福与保守基督信息的传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