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nner1
沙特阿拉伯

沙特阿拉伯共有42个不同的族群,以下是其中两个:

沙特阿拉伯—赫加齐

沙特阿拉伯是一个由许多不同阿拉伯族群所组成的国家,其中赫加齐阿拉伯人占多数比例,他们主要居住在红海沿岸和主要市区。他们所使用的语言是阿拉比亚语,实际上通常被称为赫加齐阿拉伯语。

游牧部落和生活在阿拉伯沙漠的居民发展了阿拉伯文化。从那里开始,阿拉伯移民遍及整个中东和北非,最终使阿拉伯世界大范围地扩张。

沙特阿拉伯超过一半的地区都是沙漠地带。位于城镇和乡村的许多肥沃绿洲,分布在沙特阿拉伯鲁卜哈利沙漠的北部。丰富的沙特阿拉伯油田位于靠近波斯湾的沿海地区。

生活方面

农业和畜牧业一直是沙特阿拉伯的基本经济来源。然而,由于石油工业的发展,政府大力推行经济多元化政策,并改善基本的经济结构。因此,公路、机场、港口和电力工业都得到大幅度开发。1973年通过石油价格的剧增,沙特阿拉伯开始扩大国库的储蓄量。政府利用其新发现的财富来改变经济的增长率是始无先例的。虽然国内缺乏技术工人,但百万的外来工弥补了此缺口。

今天,政府是沙特阿拉伯的最大雇主,它雇佣了约三分之一的劳动力,工业雇佣了另外三分之一,占石油工业中很小的比例;其余的劳动力从事贸易、农业、渔业和其它服务。

沙特阿拉伯实行非义务免费教育。约三分之二的沙特阿拉伯成年人接受过教育。自60年代初,识字率急剧增长。最近几十年里,沙特阿拉伯建立了较为完善的师资培训机构,目的是要减少对其它阿拉伯国家教师的依赖。

由于沙特阿拉伯长期进口食物,所以农业被视为一个重要发展区。自20世纪80年代末,小麦开始盈余出口,并且国家在乳制品和家禽产品方面达到了自给自足的标准。由于缺水的原因,耕种面积的使用受到很大的限制和影响。位于绿洲附近的可灌溉性土地实际上是唯一的耕种区域。

按照穆斯林的信仰,波斯湾国家实行同族结婚制,意味着他们仅能在小社交圈里进行嫁娶,而且继承制属于父系制。波斯湾国家的服装是专为恶劣的沙漠气候而设计的,为了考虑到透气性,所以他们所穿着的衣服多为浅色,宽松型。

信仰方面

所有的赫加齐阿拉伯人都是穆斯林,但却代表着不同的伊斯兰教派系。公元七世纪伊斯兰教的创建,彻底改变了沙特历史的进程。在18世纪中期,穆罕默德-伊本-阿卜杜勒-瓦哈布建立了原教旨主义宗派,而今天,沙特人视自己为伊斯兰教信仰的忠诚保护者。靠近红海岸的麦加城是穆斯林一生中至少要去一次的朝圣之地。

需要方面

目前,只有少数赫加齐阿拉伯人接受了耶稣作他们的救主。穆斯林若声称自己信耶稣,可能会牺牲他的家庭、荣誉、工作甚至是生命。由于阿拉伯人生活方式和信仰制度,传福音给这个族群将极具挑战性。献上祷告是使他们接受福音的关键。

代祷事项

  • 求主打开向沙特阿拉伯传福音的大门。
  • 求圣灵给宣教机构的宣教士有创意性的策略关注赫加齐阿拉伯人。
  • 求神给赫加齐阿拉伯信徒勇气与当地人分享基督。
  • 求神兴起祈祷小组,通过敬拜和祷告打破坚固的营垒。
  • 迫切的祈求在赫加齐阿拉伯人中间兴起稳固的当地教会。
  • 为圣经翻译成这个族群的母语而献上祷告。
  • 为《耶稣传》能翻译成他们的当地语言而献上祷告。

所属国:沙特阿拉伯
所属洲:亚洲
所属区:中东和北非
逼迫等级:3
10/40窗口:是的
位置:红海沿岸和邻近的高原
在此国家的人口:820万7千
近族:阿拉伯世界
主要语言:阿拉伯语
主要宗教:伊斯兰教
宗教分支:逊尼派
基督徒:0.00%

说乌尔都语的穆斯林

就其本身而论,“Urdu”此术语并不能充分地描述乌尔都人,它仅仅是一种语言的区别。说乌尔都语的穆斯林从严格的意义上说,不是种族群体,而是在地理上分布很广的民族群体的结合体。他们所拥有的 “团体认同感”建基于文化和历史的因素:即伊斯兰教,波斯文化传统,乌尔都语和印度北部穆斯林的传统优势。

说乌尔都语的人大多生活在巴基斯坦和印度北部的省份。然而近几年,许多说乌尔都语的穆斯林迁移到波斯湾和沙特阿拉伯寻找商业机会。技工和高学历人士也迁移到西欧、北美和英联邦。

现今,乌尔都语是巴基斯坦的官方语言,是从北印度语演变而来的印度伊朗语系。

生活方面

说乌尔都语的穆斯林布满了社会的各个阶层,如文盲、穷人、放贷者、地主和宗教领袖。说乌尔都语的人是在他们的国家称为“社会名流”之人的后代;一些是阿拉伯商人和军人的后代;其他是土耳其人、波斯人和普什图人的后代。

目前,由于说乌尔都语之人的多样性,所以很难归纳他们的生活方式。在特定的区域,他们的不同之处与阶级区分相关联。

1947年巴基斯坦和印度分开之前,乌尔都语涵盖了不同的经济和社会阶层。1947年当巴基斯坦获得独立时,许多说乌尔都语的穆斯林留在了印度,一些小商人和劳工只注意到微小的经济变动,而地主则经历了巨变。中产阶级迁移到波斯湾和其它邻近地区,且在就业和教育上遭到歧视。他们往往会保留他们的原国籍,将大部分的收入寄回他们在巴基斯坦和印度的家;另一方面,移民到西方化国家的人通常会将自己的身份融入到自身所处的国家中。除非他们所居住的区域有其他说乌尔都语的穆斯林,否则他们的下一代将会失去自身母语和文化的纯正性。

在农村,村民所居住的房子是由泥坯所做成的,其中包括专门为妇女所设的房屋。城市居民的房子或公寓更具现代化。

乌尔都妇女除了照顾孩子外还要负责所有的家务劳动。她们也喜欢刺绣、缝纫,并到邻近的妇女家中做客。

在说乌尔都语的穆斯林社区,社会各阶层仍存在“维护荣誉”的压力。深闺制度(隐居、隐藏或不爱社交的妇女)依然存在,但程度有所不同。妇女通常不会在公众场合出现,这样做是为了保护丈夫或其父亲家族的荣誉。在一些地区,女人的穿着很保守,但在某些地方,妇女拥有更多的自由,她们仅仅头戴面纱和墨镜来保持隐私感。在一些富裕的社会阶层,由于和西方价值观的竞争,深闺制度渐渐失去了其价值。妇女们开始迈入了教学或医疗行业。

信仰方面

虽然,说乌尔都语的人都是穆斯林,但这不再是他们团结的因素。不同的穆斯林宗派之间有着强烈的分歧和不同之处( Hanafites, 教法学派和十二伊玛目派)。
由于整个社区趋向于一起迁移,所以在不同的国家能够发现不同的穆斯林派系。举例来说,在土耳其和南非,说乌尔都语的人几乎都是逊尼派穆斯林;而在加拿大和巴基斯坦,他们是哈乃菲穆斯林。

需要方面

遗憾的是,关注乌尔都社区的宣教机构很少,所以大家必须做出更大的努力使福音更有效地触及到他们。
生活在巴林及沙特阿拉伯的大多数乌尔都人,把西方基督徒误认为是“异教徒。”因此,他们对基督教表示拒绝态度,他们需要看到一群真正活出基督的人。
原教旨主义穆斯林公然反对基督教。由于他们长期与真理隔绝,因此需要迫切代祷去打破他们中间坚固的营垒。

代祷事项

  • 求神为基督徒商人打开福音的大门,以便与乌尔都人分享福音。
  • 求神坚固、鼓励并保护归向基督的少数乌尔都穆斯林。
  • 为这些归向者祷告,使他们能大胆地为福音做见证。
  • 求圣灵松软乌尔都人的心,使他们能接受福音。
  • 求神通过异梦和异象向他们显现。
  • 求神在分散的乌尔都人中兴起稳固的本地教会。

所属国:沙特阿拉伯
所属洲:亚洲
所属区:中东和北非
逼迫等级:3
10/40窗口:是的
在此国家的人口:58.5万
近族:南亚族群
主要语言:乌尔都语
主要信仰:伊斯兰教
宗教分支:逊尼派
基督徒人数:不详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